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
宿政辦秘〔2022〕26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進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體系,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國辦發〔2021〕22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17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服務全市“雙招雙引”工作,有力支撐城鎮化進程健康發展。“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0.5萬套(間)。
二、工作原則
(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
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堅持“誰投資、誰所有”,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支持專業化規?;》孔赓U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二)把握標準,適度管理。
保障性租賃住房堅持小戶型、低租金,采取適度約束管理,按照政府?;?、租金可承受、經營可持續的原則分類確定對象標準。各級住房保障主管部門要落實好主體責任,做好房源籌集、項目審批、建設管理等工作。
(三)供需匹配,職住平衡。
堅持需求導向,科學確定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項目規劃,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引導產城人融合,解決結構性和區域性錯配問題,有效緩解租不到與租不出的矛盾,促進職住平衡。
三、基本要求
(一)發展方式。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適當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以及發放租賃補貼和將政府閑置住房用作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在滿足戶籍人口應保盡保的前提下,支持將閑置的公租房調整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使用管理,切實增加供給,引導產城融合、人地房聯動,解決職住平衡問題。
(二)保障對象。
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是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原則上不設收入門檻,要求與本地用人單位簽訂兩年以上勞動合同,足額繳納社會保險滿半年,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本地城區范圍內無自有住房且未承租各類保障性住房。
(三)建設標準。
保障性租賃住房原則上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考慮到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可建設少量建筑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戶型。合理配套必要的商業服務設施。已經開工或建成的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可適當放寬面積標準。
(四)租金標準。
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接受政府指導,租金標準不得高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90%。具體由投資主體或運營管理主體委托房地產估價機構,結合建設方式、項目成本、區域供需、享受優惠政策等因素,評估確定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標準。
四、支持政策
(一)土地支持政策。
1.在尊重農民集體意愿的基礎上,支持利用城區、靠近產業園區或交通便利區域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通過自建或聯營、入股等方式建設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辦理抵押貸款。
2.在符合規劃、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允許利用企事業單位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并變更土地用途,不補繳土地價款,原劃撥的土地可繼續保留劃撥方式;土地使用權人可采取自建或與其他市場主體合作建設運營保障性租賃住房。
3.在符合規劃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將產業園區中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積占比上限相應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嚴禁建設成套商品住宅。產業園區內的新建工業項目,可結合實際和職工居住需求,充分利用上述支持政策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產業園區統籌小微企業需求,統一規劃、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4.支持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在符合規劃原則、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允許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期間,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
5.按照職住平衡原則,在編制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時,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優先安排、應保盡保。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項目,鼓勵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賃住房。
(二)簡化項目審批。
精簡保障性租賃住房審批事項和環節,公布審批“一張表單”,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全面落實“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超時默認”要求,將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實行聯合驗收制度,全面推行“統一受理、并聯推進、一口出件”模式。
(三)財政支持政策。
積極爭取中央現有經費渠道的補助資金和省級配套獎補資金支持。市、縣(區)財政按照財權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予以配套保障性租賃住房資金支持。
(四)稅費等支持政策。
1.住房租賃企業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個人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取得的全部出租收入,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繳納增值稅,或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住房租賃企業中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向個人出租住房,按照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繳納增值稅。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向個人、專業化規?;》孔赓U企業出租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減按4%的稅率征收房產稅。
2.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3.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后,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按照居民階梯價格標準執行。除國家規定的高可靠性供電費外,供電企業在用戶用電報裝過程中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費用;用電價格可選擇執行居民峰谷電價。
(五)金融支持政策。
1.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產權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貸款。完善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相適應的貸款統計,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2.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通過發行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租賃擔保類債券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運營。支持商業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保障性租房住房建設。
3.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融資。
(六)公共服務政策。
保障性租賃住房承租人可憑住房租賃合同備案證明,按照相關規定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負責指導、協調和檢查考核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參照成立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的原則,摸清轄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等資源。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挖掘存量土地和非住宅房屋等要素,多渠道籌集房源,加快解決轄區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審批、建設運營、監督管理等工作。各相關部門要依職責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注重協同配合和工作銜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效落實。
(二)形成工作機制。
各級發改、財政、住建、自然資源規劃、稅務、住房保障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統籌推進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建立聯合審查機制,申報項目投資主體報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方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上會討論確定后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出具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通過項目認定書,相關部門辦理立項、用地、規劃、施工、消防等手續,落實住房租賃稅收和民用水電氣價格等各項優惠政策。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項目盡快落地。
(三)強化質量安全管理。
保障性租賃住房應執行集中式租賃住房建設適用標準。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前應對房屋安全性能進行鑒定,嚴格執行施工圖審查、消防驗收、竣工驗收制度,確保安全使用。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按規定實行招標投標,確保合理工期和造價。落實工程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監管,并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確保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質量。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提供簡約、環保的裝飾裝修,配置必要的生活設施,具備入住要求。
(四)準入和退出條件。
按照職住平衡的原則,滿足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需求,優先滿足引進人才住宿需求。投資主體做好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租金收繳、退出等日常管理工作,可以委托專業化運營公司參與管理。獲得公租房保障或取得其他產權型住房的,應及時退出保障性租賃住房。承租人不得破壞保障性租賃住房設施設備,不得擅自裝修或者轉租、轉借,也不得轉變租住用途。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違反規定使用的,應當責令退出。
(五)嚴格運營監督管理。
建立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各部門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申報、認定、建設、出租和運營的全過程管理。完善保障性租賃住房入住后的管理與服務,確保保障性租賃住房符合小戶型、低租金、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供應的要求,充分發揮多渠道供給的住房保障。保障性租賃住房原則上單次租賃合同期限不低于半年,不超過5年,一次性收取租金最長不超過1年,租賃押金不超過1個月。
(六)規范權屬管理。
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不得上市銷售或變相銷售,嚴禁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名違規經營或騙取優惠政策。利用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和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如遇征收拆遷,仍按原土地用途和取得方式進行補償。
(七)加強激勵約束。
堅持結果導向,強化結果運用,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做好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監測評價,并將監測評價結果納入對各縣區政府的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件:1.宿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
2.保障性租賃住房聯合審查機制工作流程
3.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文本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6日
附件1
宿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吳緒峰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程 利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丁遠征 市房管中心主任
成 員:孫書仁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副局長)
陳 忠 市公安局副局長
王曉蘭 市財政局四級調研員
王春露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劉歡迎 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李玉清 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主持工作)
楊寶峰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二級調研員
孔慶軍 市人防辦副主任
李樂軍 市城管局總工程師
趙 彥 市數據資源局副局長
杜永才 市教育體育局一級調研員
羅 昊 市醫保局三級調研員
張 徽 市公積金中心副主任
祁守民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
張 震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副主任)
張 智 人行宿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長
陳旭華 宿州銀保監分局副局長
趙 磊 市城投集團副總經理
周 永 市稅務局總經濟師
朱 峰 宿州經開區(鞋城)管委會副主任
于 杰 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程乃躍 宿馬園區管委會副主任
蔣雪梅 埇橋區政府副區長
陳 沖 碭山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周 瑜 蕭縣政府副縣長
王亞斌 靈璧縣政府副縣長
武 洲 泗縣政府副縣長
謝從興 市房管中心四級調研員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謝從興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若有人員變動,由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自行調整,并報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附件2
保障性租賃住房聯合審查機制工作流程
項目投資主體申請 |
↓
市或區縣政府(管委會)住房保障部門初審 |
↓
相關部門聯合審查 |
↓
出具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 |
聯合審查參加部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局、財政局、稅務局、
住房城鄉建設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
聯合審查項目提供材料:
1.申請函;
2.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方案;
3.營業執照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4.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證明材料;
5.土地使用權屬證明材料(存量非住宅已改建租賃住房項目需出具房屋權屬材料、現狀照片和產權人、抵押權人等相關權利人同意改建的書面意見);
6.其他證明材料。
附件3
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
(參考樣板)
證書編號:XXXX-XXXX
〔建設(運營)單位名稱〕: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國辦發〔2021〕22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17號)和宿州市《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有關規定,現認定 項目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具體信息如下:
項目名稱 |
|
||
項目地址 |
|
||
建設單位名稱 |
|
運營單位名稱 |
|
建設單位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
運營單位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
土地性質 |
|
土地面積 |
|
項目總建筑面積 |
m2 |
項目總投資 |
萬元 |
建設方式 |
|
||
開工(預計)時間 |
年 月 |
投入使用 (預計)時間 |
年 月 |
保障性租賃住房 建筑面積 |
m2 |
保障性租賃住房 套(間)數 |
|
配套設施建筑面積 |
m2 |
配套設施主要內容 |
|
租金要求 |
|
備注: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文本僅用作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使用,建設單位可憑項目認定書辦理立項、用地、規劃、施工、消防等手續,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民用水電氣價格,獲得金融支持等。
宿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