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來了“機器人”
上苗、切削、貼接、包扎……2月26日上午,隨著一陣“卡嗒、卡嗒,嗡……”的機器運轉聲,埇橋區育苗嫁接機規?;a測試評價會,在灰古鎮八張村富民瓜菜專業合作社大棚里火熱開場。
“這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特派員、宿州市科技特派團團長王朋成,指著大棚中央擺放的一個“大家伙”說。記者看到,這是一個長約1.6米、寬約1.5米、高約1.2米,形似小房子的機器。整臺機器由三部分構成,滾動軸、“機器手”、大轉盤,滾動軸上連著四條轉輪,每條轉輪上安有兩個夾合器。兩名工作人員坐在機器的一邊,分別將西瓜苗和南瓜苗放在夾合器中間,隨著轉輪的轉動,瓜苗被迅速送到機器中央,切去根部,粘合到一起。而在機器的另一邊,裝滿紅色特制小夾子的大轉盤,將夾子運送到機器中央。這時,“機器手”快速將傳過來的瓜苗根部夾住,放到運送帶上,落入機器底部的收納盤里。整個嫁接過程耗時只有幾秒。
“這個叫智能嫁接機器人,是從合肥佳富特機器人有限公司引進的?!蓖跖蟪上蛴浾呓榻B,“可別小瞧了它,它可是集5個發明專利、11個實用新型專利、4個外觀專利、4個軟件著作專利于一身的‘資深機器人’,1小時能嫁接1300株左右西瓜苗呢,比人工厲害多了。當然,它能不能在宿州‘安身立命’,還要看看今天的具體‘表現’!”
經過三輪測試,來自市農業科學院,華成種業,埇橋區農業農村局、科技局、農技推廣中心的7名專家從嫁接效率、嫁接成功率、嫁接合格率三個方面對“機器人”的功效進行了現場測評。最終,三項指標分別為1300株/小時、99.0%、96.6%,效率是人工的2.5倍,成功率和合格率分別比人工高8.0和6.6個百分點。專家們一致認為,這臺智能嫁接機器人嫁接速度快、質量高,建議在西甜瓜主產區推廣應用。
測試現場,最開心的要數富民瓜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守興了?!叭绻畽C器人’能推廣的話,可解決了大難題。我的大棚一年要種1000萬株左右西瓜苗,用工需求大,但是目前工人老齡化情況嚴重,熟練工特別緊缺。使用‘機器人’嫁接,精準度、成活率高,而且可以‘換人不換機器’,不僅實現‘科技強農’,還可以增加收益,讓農戶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王守興高興地說。(記者 孫登峰 )